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市场逆势上扬再现恶性竞争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12-14
分享到:
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市场逆势上扬再现恶性竞争

    编者语:由于部分企业手中订单严重缩水,一些装备制造企业为自保纷纷上马新项目,这种产能混战局面极可能让本已受危机影响的中国装备行业雪上加霜。同时,有的企业以低于成本价进行恶性竞争,使中国装备业在海外市场争夺中自相残杀。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一窝蜂涌向海外

    中国重型装备海外市场逆势上扬

  当记者来到齐齐哈尔重型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采访的时候,法国A LST O M公司一行四人,也正在这家公司考察重型卧式机床,他们有意购买一台8.5米的数控立式车铣加工中心,还有一台数控龙门镗铣床。

  总经理石志民说,今年6月份,公司刚与意大利的企业签订了4台机床的出口合同,而巴西、印度等国的公司也都来与企业洽谈重型机床的采购事宜。

  记者近日在黑龙江、辽宁、上海等省市的部分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调研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重型装备企业新增订单量总体下降,但其海外市场份额却不降反升。

  部分重型装备企业海外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与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相隔不远的齐二机床,也感受到金融危机后海外市场对重型装备需求的这种积极信号。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跃宏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发生后,重型机床市场虽然有回落,但海外市场却呈现上升势头。

  “今年前9个月,企业出口到韩国的重型数控立式机床已达到40多台,现在手里的合同总量也有50多台,而去年我们出口到韩国的机床是20多台,前年出口量为零。”王跃宏透露,去年齐二机床出口545万美元,今年1-8月出口猛升到1140万美元,现在企业正在开发南美市场。

  北方重工沈重集团副书记刘义介绍说,金融危机后北方重工的出口量不降反升,今年前7个月,企业的新增出口订单是3.1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预计全年完成出口创汇3亿美元,增长22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型装备以出口为主,今年其海外订单仍然保持上升势头。今年2月,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上海振华重工签署近8000万美元的订购合同;3月,上海振华重工又与法国G M P公司签订8台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采购合同,总价值约7000万美元;其后,上海振华重工获得伊朗的22亿美元海工装备采购合约。

  三大因素助推中国装备业进军海外

  中国重型装备业海外市场的逆势上扬,是金融危机前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促成上述变化:

  一是中等发达国家和中东地区对重型装备的需求量增加。装备工业国际需求的减少,主要是欧美等国需求减少,这些国家本来对中国重型装备需求量的增长潜力就不大。而巴西、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因其建设、开采等需要,对重型装备的部分需求为刚性需求,订单量反而在增加。

  这些国家多为中端市场,对中国装备需求量的上升有多种因素:1.政治因素。如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伊朗签订的22亿美元大订单,就是在伊朗受到美国等国家制裁的背景下促成的。伊朗采购海工装备的是欧美的行业龙头,但是因为受制裁,采购受到限制,而振华重工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也得到了伊朗客户的认可,因此争取到了今年全球大的海外订单。又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伊朗签订的6艘船订单,也是在国家战略的前提下达成的。2 .建设需求。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江苏熔盛重工与巴西签订了4艘矿砂船订单,就是因为巴西有新开采的矿山,需要大量的砂船运输,但是此前又没有开展过这类项目,因此亟须大量的新船。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国向记者分析了中东市场青睐中国重型装备的原因。在中东市场,西方主流品牌的掌控能力相对较弱,中国产品进入市场的难度相对容易“首先,中东市场等属于中端市场,产品价格方面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加上他们对中国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有一定的信任度,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比产品远销低端市场的利润要高。其次,产品销往中端市场,造成的贸易摩擦比较少,贸易环境相对较好。”徐建国说。

  二是中国装备业海外知名度显著提升。王跃宏说,中国重型装备业从上世纪末的低谷时期,经过十年发展已突飞猛进。过去一提重型机床就是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但现在中国重型装备的认可度已显著提高。“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国外对中国重型产品的信任度也增加。比如说,我们2007年订货、2008年交货,卖给印度大发电公司的T K 6920型数控落地铣镗床,当时竞争对手有意大利珀尔玛公司、捷克斯克达公司,我们的价格只比对方低5000美元,成交价格1500万元人民币。”

  三是金融危机让中国重型装备的价格优势更加显现。金融危机让各国企业的购买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装备的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在资金紧缺时,价格优势的砝码就显得更重了。”北方重工沈重集团副书记刘义说,北方重工与巴西淡水河谷今年谈成的一笔大合同,竞标成功主要还是靠价格,因为北方重工相关产品价格比国际价格低20%-30%。

  产能混战殃及海外 恶性竞争再度出现

  产能扩张 装备业竞争加剧

  “装备业市场招标越来越混乱,今年年初,我们一台T K 6926数控落地铣镗床,在海外报价1200万元,居然国内一家企业比我们报价低500万元,明显是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逼得我们压低了100多万元,后以1100万元成交。”齐齐哈尔第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王跃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由于部分企业手中订单严重缩水,一些企业为自保纷纷上马新项目,这种产能混战局面极可能让本已受危机影响的中国装备行业雪上加霜。同时,有的企业以低于成本价进行恶性竞争,使中国装备业在海外市场争夺中自相残杀。

  对上述现象,王跃宏感触颇深。“由于今年重型机床需求量不降反升,许多企业就开始要上重型机床了,不仅沈阳机床、大连机床要上重型机床,南方有家民营企业也投了35亿元搞重型机床。今年国家集中力量搞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么大规模的投资不可能年年都有,等到这些企业上马了新的重型机床,估计那时重型机床的市场早已变化了。到时重型机床的形势可能就与现在天壤之别了。”

  齐重数控石志民说:“头几年各地拼命上水电,2007年和2008年企业有干不完的单子,这两年内我国各地就上了300多家新机床企业。就重型机床来说,过去只有老九家,现在上了新九家,听说还有要上的,就这个状态,明年上半年重型机床的市场也不行了,到时该怎么办?”

  由于市场秩序混乱,有些在某一行业中已有比较优势产品的企业,也不敢专心于一个优势产品,而希望自己能“脚踏几只船”。记者在东北不少装备制造企业采访时发现,不少企业负责人在分析未来企业发展定位时,都热衷于企业并不熟悉的项目。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介绍,今年1-8月,中国机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78亿元,同比增长40.38%,增幅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制造业(27.3%),也比上年全年机械工业38%的增幅有所上升。他认为,如此巨额的投资,如此高的增幅,极易造成产能过度扩张而加剧供过于求的矛盾。目前在汽车、大型水压机、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工程机械等热门产品领域风险正在积聚。

  订单缩水 明年情况堪忧

  企业扩产冲动很大程度上源于金融危机影响

  由于国家投巨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今年国内重型机床的需求量不降反升,这对像齐重数控和齐齐哈尔二机床这些以生产重型机床为主的企业相对有利,而像沈阳机床集团一样以普通中小型数控机床生产为主的企业,受危机的影响更加明显。记者在沈阳机床集团采访时了解到,从去年10月份,沈阳机床的订单量就开始锐减,而今年1月份进入谷底,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收入仅相当于往年一个月的水平,3月份开始恢复,4月份环比开始增长,7、8月份基本恢复正常。但对企业明年的影响已难以避免。

  受影响的不仅是机床行业。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邓长辉告诉记者,虽然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收入和产量增长10%,但订单在不断减少,到今年9月份同比减少20%。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虽然各家企业都在抱怨对手盲目扩张产能,但他们并不希望国家过多用行政性手段来降产能,而认为国家应该多提供相关产业预警,靠信贷或环保政策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避免影响行业信心。

  海外并购遇良机 但应避免一窝蜂

  国外装备企业受危机重创海外并购现良机

  金融危机给国外许多装备企业造成重创,纷纷寄希望从庞大的中国市场寻求转机,这使中国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获取先进技术成为可能。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集团董事长曲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以来一批欧美制造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其中包括德国、美国等一些老牌家族性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多拥有技术和专利。为了维持企业的发展,他们寄希望于庞大的中国市场,主动寻求与中国制造企业合资合作的途径,有的甚至甘愿“出卖”给中国企业。而在金融风暴之前,中国企业很少有机会买到这样的技术和专利。

  曲波透露,齐二机床正在与一家德国企业进行并购洽谈,这家德国企业有的科研中心,同时拥有全球好的技术。“金融风暴在制造业发达的欧美地区形成了难得的‘价值洼地’,资产价格不高,技术管制相对宽松,正是海外并购的良机。”

  近年来一直与海外企业进行并购洽谈的齐重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志民说,金融危机发生后,他们明显感到外方技术输出的态度开始转变,同意降低技术输出条件,将先进的产品拿到中国生产销售,并通过合资实现本土化生产。

  采访中,北方重工集团、沈阳鼓风厂等多家企业均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机械装备需求减少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强国的企业遭受重挫,他们寄希望于巨大的中国市场,纷纷减低技术输出条件。这将使我国装备产品技术上获得大幅提升,同时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上一条 上一条:GE称中国主动减排创造巨大商机
下一条 下一条:西门子PCS 7的中国新台阶
相关新闻  装备制造   数控机床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