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智能电网 新能源 - 智能电网建设升温 列入今年多项“十二五”规划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更新时间:2012-10-26
分享到:
智能电网 新能源 - 智能电网建设升温 列入今年多项“十二五”规划

导读:

    智能电网等再被列为重点任务

    编者注意到: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被列为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7个重点任务之一。其余6个包括:(一)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

    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会议讨论通过欧姆龙《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提高能源开发转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三菱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智能电网等再被列为重点任务

    编者注意到:推动能源供应方式变革。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建设被列为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7个重点任务之一。其余6个包括:(一)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安全开发煤炭和常规油气资源,加强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推动能源基恩士清洁转化。清洁发展煤电,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集约化发展炼油加工产业,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三)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提升储备应急保障能力。(四)实施能源民生工程,推进城乡能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节能提效,加强用能管理。(六)推进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深化国际合作,维护能源安全。

    据了解,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今年以来已被列为多项规划的重点。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的智能电网重点任务

    今年初发布的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在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中,确定、节能、环保的火力发电技术,现金、生态友好的水力发电技术,大容量、进距离输电技术,间歇式电源幵网及储能技术和智能化电网技术等5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其中,规划7项重大技术研究、7项重大技术装备、10项重大示范工程和13个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智能化电网支撑技术,形成面向用户的智能化全新服务功能;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集中/分散式储能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智能用电关键技术,建设智能化用户管理与双向互动平台。

    智能化电网技术

    目标:掌握智能化输电、配电、用电,以及智能化调度系统关键技术,实现电网安全、有效自愈,以及广域信息优化控制,建立友好开放、灵活接入的灵活接入系统。

    研究内容:大规模互联电网智能化调度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安全保障技术;基于广域信息的控制保护一体化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运行控制技术;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等的接入技术;柔直流输电技术;智能化配电网快速技术;智能化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融合、海量信息处理及系统应用集成技术;配电网自愈控制及电能质量智能监测技术;改善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柔性配电技术;智能化用电量测体系及双向互动营销运行模式和支撑技术;智能用电安全认证和信息加密技术。

    智能化输变电设备

    目标: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执行过程完全数字化、智能化,一、事次设备间的数字化通信及智能化装置之间的互操作,以及设备状态的监测。

    研究内容:变压器、开关等一次设备智能化监测与诊断装置及其与一次设备的集成技术;设备的在线状态监测和数据的数字化传输技术;基于纯光学的电子式互感器设备;变电站一次设备、控制保护和自动化系统的状态检修技术及可靠性评估技术;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及数据传输技术;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及可靠性评估技术。

    智能电网示范工程

    目标:在一定区域内建成智能电网,为智能电网的推广积累经验,推动智能化设备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的制定。

    研究内容:研収分布式能源集群接入智能微电网技术;选择适当区域内的变电站和相关线路作为试点工程,采用先迚的智能化调度系统和变电站智能化一、事次设备,实现灱活控制;输电线路使用先迚测量传感技术,开展运行状态和覆冰、大风等线路微气象环境的综合监测;建立城市中心区域内的智能化配电网。

    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平台

    目标:掌握智能电网模式、技术路线及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促进智能电网技术迚步和健康发展;完善和加强智能电网技术研収和试验检测体系,成为国内国际智能电网关键设备和系统试验与检测平台,更好地为行业提供智能电网设备与技术服务。

    建设与研究内容:智能用电技术;能源测评技术;定制电力技术;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微电网技术;智能输变电技术;柔性输电技术;数字物理智能电网混合动态模拟系统;多能源接入的能源管理控制;用户端智能配电、能源管理及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及系统测试技术及认证试验平台。

    研究大规模互联电网智能化调度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安全保障技术;基于广域信息的控制保护一体化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能力的运行控制技术;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等的接入技术;柔直流输电技术;智能配电网快速技术;智能化配电网统一数据采集融合、海量信息处理及系统应用集成技术;配电网自愈控制及电能质量智能监测技术;改善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柔性配电技术;智能化用电量测体系及双向互动营销运行模式和支撑技术;智能用电安全认证和信息加密技术。

    科技部印发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5月4日,科技部公告表示,加快推动能源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科技部组织编制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建成20~30项智能电网技术专项示范工程和3~5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5-10个智能电网示范城市、50个智能电网示范园区。

    根据规划,智能电网相关的九大技术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大任务,具体包括: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规模储能系统、智能配用电技术、大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智能输变电技术与装备、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柔性输变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集成综合示范。

    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综述报告中的智能电网

    (一)建设大型电源基地外送通道,构建坚强网架“十二五”期间,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酒泉、蒙西、张北等大型风电基地以及未来大核电基地的接入系统,重点加快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2015年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主网架,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送电,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配合西南水电、西北、华北煤电和风电基地开发,建设锦屏—江苏、溪洛渡—浙江、哈密—河南、宁东—浙江、宝清—唐山、呼盟—山东、酒泉—湖南、锡盟—江苏、哈密—重庆、彬长—山东、蒙西—湖北、陇东—江西等直流输电工程。2011年已建成投运青藏联网工程,满足西藏供电,实现西藏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经模拟计算分析,“十二五”规划特高压骨干网架满足电网安全稳定导则要求,能够保证电网可靠运行。

    2020年,将建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联结各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六横”主网架。晋陕蒙宁煤电和四川水电通过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东、华中电网送电;新疆、呼盟、锡盟、蒙西、宁东、彬长、陇东煤电基地电力和金沙江、锦屏、西藏水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向华北、华中、华东送电;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电力通过特高压直流分别送入东北、华北、华中电网。

    西北电网作为重要的送端电网,“十二五”期间,在已有的750千伏电网结构基础上,合理加强省区间联系,提高电网交换能力和抵御严重故障能力,保障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消纳,并通过多方向、多通道、多落点的直流工程,实现与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的异步紧密联系。

    “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规划建设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电站送电广东同塔双回±500千伏直流工程和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电站送电广西直流工程。2015年西电东送主网架在2010年“五直八交”的基础上形成“九直八交”送电通道,各省(区)形成坚强的500千伏骨干网架。配合海南核电,建设海南与广东联网二期工程,实现海南与南方主网500千伏双回路联网。加强与港澳特区联网,保障港澳电力可靠供应。

    加强省级500(330)千伏电网建设,建设坚强协调的省网主网架。

    (二)促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电压等级配电网建设,做到网架结构合理,运行方式灵活,电压层次简化,供电安全可靠。大部分城市形成220(或110)千伏双环网架,500(或330)千伏变电站深入城市负荷中心并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结构,实现500/220(或330/110)千伏间电磁环网解环运行,中低压配电网络具备“手拉手”环路供电或双电源供电。初步建成220千伏电压等级为中心枢纽,110千伏(66/35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网架的坚强农村配电网,县城中压配电网实现环网供电,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用电需要。

    城乡配电网容载比满足导则要求,推广小型化、无油化、缘化、少(免)维护、节能型、智能型设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5年,全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3%以上,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765%以上。2020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5%以上,农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0%以上。

    (三)推进电网智能化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将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调控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试点应用,在系统总结和评价智能电网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标准,推进智能电网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网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性能进一步提升,力争主要技术指标位居前列,智能化水平国际。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智能电网

    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技术利用形式多样、能源产品丰富、可满足多样化能源需求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采用综合利用、多能互补的方式,按照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建立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和电力运行管理体制,通过建设综合性示范项目,加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本地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1、绿色能源示范县。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建立完善的绿色能源利用体系。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废弃生物质能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用能条件。支持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施,满足电力、燃气以及供热等各类用能需求。到2015年,建成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和1000个太阳能示范村。

    2、新能源示范城市。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设计、有序建设的方式,支持在城市及各类产业园区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成新能源利用的局部优势区域,替代燃煤等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公共机构、学校、医院、宾馆、集中住宅区为重点,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技术、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支持各地在新建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新能源利用技术示范,满足园区电力、供热、制冷等能源需求。到2015年,建设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及1000个新能源示范园区。

    3、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灵活配置、经济”的原则,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具备多元化利用条件的地区,开展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新能源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电网示范工程,以自主运行为主的方式解决特定区域的用电问题,建立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和电网提供系统支持的新型供用电模式,形成千家万户发展新能源以及“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剂”的新局面。到2015年,建成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上一条 上一条:数控一代 数控技术 机械 智能化 -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十二五”规划》解读
下一条 下一条:物联网 RFID 识别技术 - RFID是物联网热技术 年规模200亿美元
相关新闻  新闻   智能电网   新能源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