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透视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中国制造:专家学者解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5-5-27
分享到:
中国制造:专家学者解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

导读:

  根据国务院的新部署,《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上报国务院,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规划》提出9大任务、10大重点发展领域和5项重点工程。其中,10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5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另外,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为此,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

  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时代背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很多国家离开中国制造的产品就没法过日子,但是多数产品还处于中低档。“中国制造”实物量非常大,但价值量不高,“大而不强”是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精准概括。据银行统计,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过美国的1

    摘要: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总理指出,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实施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总理提出,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的新部署,《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上报国务院,有望于近期正式公布。《规划》提出9大任务、10大重点发展领域和5项重点工程。其中,10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5项重点工程则包括此前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智能制造。另外,智能制造推进工作将率先在智能工厂流程制造、离散制造、以个性化定制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和模式、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6大领域展开试点。为此,工信部还详细划定了包括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制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能源管理在内的23个试点子领域。

  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时代背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中国制造”遍布全球,很多国家离开中国制造的产品就没法过日子,但是多数产品还处于中低档。“中国制造”实物量非常大,但价值量不高,“大而不强”是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精准概括。据银行统计,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过美国的18532.7亿美元,位居位,在全球制造业占比达20%。然而,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1.5%,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大于35%。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GDP的32.6%,但其能源消费却占全国能耗的58.0%。我国80%的数控机床、80%的机器人至今仍依赖进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我国制造业较为突出的有三大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是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三是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中国制造业除了“内忧”,还有“外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两头挤压和双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确实需要一幅推进制造业发展的蓝图。2013年初,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共同组织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原副院长朱高峰担任组长,组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工作。

  二、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中国制造2025”不是具体规划,而是面向全行业的行动纲领,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三个发展方向。其实,“中国制造2025”只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个10年的行动纲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提出,力争用30年时间,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2045年,使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入制造强国前列。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比如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而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就是工业2.0、3.0、4.0同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强化制造基础非常重要。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的研究,是提升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发展的前提。此外,创新体系需要重组、需要金融政策支持、人才结构需要调整.“中国制造2025”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实现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坚定不移的推动创新、绿色、智能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节约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装备制造业强国的建设,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工信部提出了工作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创新体系,重点要抓好三个环节,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要以改革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产学研用风险分担机制,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二是积极构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新机制。结合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从产品生产过程、生产模式三个层面技术推进,提高生产过程、生产装备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动制造模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大力推进职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推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

  三是要着力强化制造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基础配套能力为目标,组织实施长期工程,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鼓励主机与配套企业联合公关,加快推进关键基础零部件,关键元器件,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持续推进新材料和关键特种材料的开发,要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强计量、检验检测等基础条件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监管体系,夯实装备制造业技术基础。

  四是推进质量品牌建设,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先进质量技术和管理方法,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要在重点领域推广可靠性工程,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实验与验证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要严格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的质量监管,加强质量安全溯源能力,建立质量诚信体系。

  五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严格规范和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着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水平。

  六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会,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具有产品、资本和技术输出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同时要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着力培养一大批专精特高成长性的企业集群。

  七是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延伸制造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方向,生产型制造和服务型转变,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任务,要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专业化、服务化。

  八是大力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提升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要以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为目标,坚持以我为主,互利共盈原则,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大限度突破技术壁垒限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陈强:这次提出的10大领域的产业,相比上一次新兴战略产业更加、更加细致。比如像农业机械装备,显然和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逐步减少,下一步需要解决更少人种田等问题有关。这一罕见的“十年计划”,预示着中国制造到了必须向中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制造2025”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它将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按照总体要求,下一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开展工作。

  一是突破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实现国产替代,围绕重大装备需求,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础零部件产品,综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业强机专项等灯手段,整合产业优势资源,鼓励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联合公关,突破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加强基础技术和工艺研究,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切实提升产品性能、质量一致性,达到替代国外成熟产品的水平。

  二是主配牵手产品新模式。建立一批上下游紧密合作、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积极搭建更多跨行业跨区域的产需对接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交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互动。以资本为纽带,强化主配牵手,鼓励主机企业和零配件企业联合成立公司,共同入股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共享创新成果,强化配套推动推广;继续推动汽车与轴承、汽车与机床等行业的合作。

  三是推进国产重大装备以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的首台套应用,重点支持国产重大装备和关键基础零部件新产品的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积极落实完善现行有关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调整国内投资项目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享受税收优惠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单,推进国产关键基础零部件的进口替代;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引导保险公司设立针对首台套重大基础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专业险种,为主机企业和用户单位分担风险,加快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

  四是强化质量品牌建设,制定电镀热处理部件的内燃机条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在重点领域推广可靠性工程,加强自主品牌创建和培育,严格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质量监管,推进质量品牌建设,认定一批行业权威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检测人证平台。

  五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在配合部里做研究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纲要,同时也要做好“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商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共同推进主配牵手的机制。

  三、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义深远

  北汽福田汽车生产力研究专家、特级总工程师任起龙:北汽福田汽车生产力研究专家、特级总工程师任起龙 中国实现2025目标的四大优势。,中国工业拥有完整的供应链条。中国是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小到螺丝钉等基础零件,大至通讯、航天、高铁等制造,可以随时就地取材,整装待发。第二,中国政府强大的组织能力是一个独特优势。从《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编制中的《中国制造强国2025规划纲要》,中国政府相关规划的出台得越来越紧密。第三,地方政府也已在发力,各地对于相关新兴产业给予扶持。第四,中国企业在“工业4.0”方向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如:家电、服装、家具等行业正形成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为主导的新型生产方式,一批创新型企业通过建立新的生产模式实现了逆势增长;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行业服务型制造业务快速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汽车、钢铁、石化等行业企业间的协同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企业转型的方向就是“中国2025”目标和“工业4.0”所倡导的方向。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金达仁:未来10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规划的实施,我国制造业将发生两大根本性变化。一是将极大地促使我国制造业企业朝着以工业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集成平台为基本架构,以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为核心目标的智能工厂建设方向发展。二是将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而重要的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工厂建设,既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发展目标的主攻方向。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各地企业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制定差异化推进目标及其相关标准、技术、架构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可急功近利。

  少数有条件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两化融合成果,尽快制定包括企业技改、企业业务体系重组和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建设为一体的智能工厂建设总体规划,目标应明确、量化。

  科技部高新司司长赵玉海:在将“中国制造2025”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后,制造业技术创新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传统工业在信息化创新环境中,不断优化创新流程、创新手段和创新模式,在既有的技术路线上不断演进;新型传感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在信息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演进创新,并为新技术在其他行业的不断融合渗透奠定技术基础;传统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既包括CPS、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综合集成技术,也包括集成工业软硬件的各种嵌入式系统、虚拟制造、工业应用电子等单项技术突破。  

上一条 上一条:机器换人:消费电子企业纷纷机器换人 取代人口红利
下一条 下一条: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年内试点 30项目成本减半
相关新闻  中国制造   2025   制造业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