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透视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地震勘探的资料采集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展望(上)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08-10-29
分享到:
地震勘探的资料采集仪器仪表自动化技术展望(上)
  
      返回地面的地震波携带着很多与地层性质有关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知道地下地层的高低起伏情况,它们是硬地层还是软地层,其厚度如何,孔隙中所含的是石油、是天然气或是水,等等。要得到这些陆续从地下返回的地震波并将其展示出来非易事,这首先需要到野外将这些信息采集回来,也就是野外地震资料采集。

  地震资料采集包括测量→钻浅井孔埋炸药(在使用炸药震源时)→埋检波器→布置电缆线至仪器车几个工序。测量的任务是定好测线及点和接收点的位置。钻井的任务是准备好可下入炸药的浅井,埋炸药就是向井中放入炸药,以在后产生出地震波。地震波遇岩层界面反射回来被检波器接收并传到仪器车,仪器车将检波器传来的信号记录下来,这就获得了用以研究地下油气埋藏情况的地震记录。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采集设备的进步上。早期的地震仪器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大且笨重,用照相的方法将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用多条线记录在相纸上。这些线时而杂乱无章,时而又呈一条条一起向上跳(称波峰)和一起向下跌(称波谷)的曲线。这些线组成光点地震记录。在记录上,人们只能惟一利用地震信号的反射时间,由手工画图以推断地下简单的构造形态。运用这种方法,我国曾发现克拉玛依油田和大庆油田。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地震采集设备引入电子计算机,当时制造的模拟磁带地震接收仪虽然应用时间不长,但它的可重复性观测为多次覆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多次覆盖就是对地下同一地段由只进行一次观测的单次观测技术变为进行多次重复性观测的多次观测技术。这项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地震资料质量及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时期发现了华北的任丘油田和渤海湾等油田。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数字记录接收仪,采集方法上除继续延用多次覆盖技术外还开发了提高勘探准确性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此期间,除扩大了渤海湾油田的储量外,还发现了新疆塔里木的大气田。

  现在,采集设备开始采用遥控、遥测、多道(现已发展到千道以上)地震仪。采集方法除采用三维地震及更高覆盖次数观测的方法外还开发了能更好地解决复杂构造等地质问题的高分辨率和横波地震勘探技术。

  目前,海洋地震发展也很快,已全部采用非炸药震源进行工作,勘探精度也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及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而大为提高。

  中国地震勘探工作虽然比发达国家开始的晚,但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地震采集的大多数装备不仅能自己制造以满足国内地震勘探的需要,而且还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地震采集技术水平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G3B/G3BD固态继电器

上一条 上一条: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实施多层位射孔攻关喜获成功
下一条 下一条:艾默生新一代网络能源方案主打3G应用
相关新闻  自动化   仪器仪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