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症结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亮报 更新时间:2012-1-13
分享到: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症结

  

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找回失去的行业诚信

  挑战 弄虚作假与诚信缺失

  2011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取消15家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资格,引起节能服务产业对行业规范缺失的思考。

  “个别企业在备案申请和项目资金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一语道破节能服务行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一些企业将工程实施的合同、设备销售分期付款合同等充当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合同,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巨额奖金着实存在巨大诱惑。2011年6月发布的《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节能奖励金额,东部地区为每吨240元,中西部地区则为每吨300元。

  据了解,有些企业前几年节能量只有几十吨标煤,2011年节能量突然飙升至几十万吨标煤,“这么算来,可以领到千万元的节能奖励,这显然不合常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顾问沈龙海表达了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非常不满。

  “政策原本是要鼓励节能,但在利益诱惑面前,不排除有个别企业虚报节能量,骗取国家财政奖励。”沈龙海曾指出,行业发展缺乏诚信规范体系,背离了政策出台的初衷。

  解题 建立第三方评估与国家标准

  节能量的测算亟待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参与。

  2011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批“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共有26家认证机构名列其中。26家中有8家政府所属机构,4家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一些行业中介公司。

  积极培育第三方节能量审核评估机构,是节能服务协会主任吴道洪的新年期待,“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沈龙海指出,除了第三方外,还应该抓紧制定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的国家标准,“欧美等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比较系统的标准计算能耗,也就是计算节能量的标准和方法。”鉴于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之紧迫,“应尽快公布实施国家节能测量标准,为加强监督执法提供政策依据。”

  税收减免“人人可享”

  挑战 企业享受优惠税收门槛高

  回望2011,有关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具体政策开始落实。其中,令人关注的便是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减免政策。

  为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11年开始,节能服务公司所从事的节能减排项目将享受到“免营业税,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三项优惠政策扶持。

  但是,这个政策只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适用,并不是任何一家节能服务公司都能享受税收优惠。众所周知,节能服务公司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只有实力过硬的企业才能享受此项税收优惠政策。

  即便是有能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服务,也必须是效益分享型才能享受到这项优惠政策。然而,很多用能单位出于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不信任,并不愿意接受效益分享型,而更愿意接受能源托管型或其他管理模式。

  目前情况下,节能服务企业实力普遍偏弱、节能服务产业管理模式分散,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很多企业能享受到丰厚的政策“福利”。

  解题 税收细则尽早落实

  在2011年里,国家开展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备案登记、财政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奖励、税务总局发布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市发布鼓励措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作为国家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六个“”给节能服务产业注入而强大的支持力量,特别是节能服务产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增添了产业发展的信心。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丛明日前公开表示,落实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是2012年国家税收工作两个重要内容,支持小企业和促进节能这两个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表明国家税收政策将继续加大落实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支持。

  节能服务产业协会主任吴道洪在2012年峰会上也指出,节能服务产业协会也将重点研究推进针对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期待政策细则尽早落实,以便推动产业发展。

  【 专家观点 】

  工业节能服务由技术转向设备

  2012年工业节能服务领域将发生新的转变,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工业节能服务将由提供技术向提供设备转变,这个转变是节能服务产业积极发展完整全产业链的重要保证,同时实力强大的节能设备上市公司的加入,也可以增强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

  参考国外合同能源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终在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胜出的是大型设备制造商,这些大型设备制造商拥有的节能技术、良好的品牌和供货业绩,并且通过设立附属的节能服务公司来直接切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场,销售自己的设备产品。

  我国工业耗电量约占总耗电量的70%,工业节能占到全社会节能的重要位置,其中电机耗电量约占工业耗电量的60%~70%,分析已经完成的3批节能服务公司名单,我们发现,在工业变频领域,变频设备企业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部分取得合同能源管理资质的上市公司,如主营高压变频的合康变频、荣欣股份、智光电气和九洲电气等,这些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在节能服务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

上一条 上一条:我国特高压电网已具备加快建设条件 技术走出国门
下一条 下一条:自动“话”节能
相关新闻  工业节能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