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菱控|欧姆龙(OMR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正文
新闻搜索
新新闻
本月热门TOP10
风机制造“大跃进”背后难掩隐忧
http://www.bulude.com
文章来源:能源 更新时间:2010-10-10
分享到:
风机制造“大跃进”背后难掩隐忧

  近期,风机着火、倒塌事故接连发生,而风机的出厂数量却在直线上升,单机容量也是越做越大。风机的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产业链条上所有利益方的关注,这个产业需要增加一些忧患意识。

  风电火了,但紧跟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质疑。

  “不能再往前冲了,必须停下来思考!我是经历过大炼钢铁时期的人,不能让风电,也不能让风机制造再走‘大跃进’的路了。”谈到这个话题,倪维斗有点激动,“我不是在泼风电的冷水,我只是呼吁产业应该良性发展。”

  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入风电行业,并给中国批风机制造商的代表企业金风科技当了六年的独立董事。其实,倪维斗并不是个,更不是唯一一个“泼冷水”的人。

  “一个产业要发展,就要看真正具备研发水平的企业到底有多少。比如液晶电视,发展了这么多年,做出来的东西看着像个样子,但核心的技术不是自己的,产业就无法良性循环。而作为风电源头的风机,除了个别的一两家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外,95%的企业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不是买图纸就是依附国外技术。”某不愿具名的风机制造界资深人士称。

  表面看,风电行业,尤其是风机制造业一直都是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但是,风机制造企业买图纸造风机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新闻。十几年前,国产风机起步时的被迫之举,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在风机的核心部分依然是依靠国外的技术。

  甚至也不得不承认,虽然风机倒塌、着火事故鲜有报道,但这毕竟是存在的,也一度成为小范围内争议的焦点。

  “一个产业如果从源头开始出了问题,不去解决,反而回避,将是可怕的事情。”许多风机制造业人士都表示了担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甚至预言:2010年可能是中国的风难。

  风机制造业到底怎么了?专家、业内人士口中的“良性发展”、“忧患意识”背后有着怎样的含义?对此,《能源》杂志记者走访了大量的设备制造商、风电场业主、行业专家,试图厘清背后的症结,传达更多的建设性意见。

  当漏油成为一种常态

  “我们接到批750千瓦的风机时,一两年的光景,齿轮箱几乎全坏了,后来我们不得不提出延长保质期,实行二加三的新规,就是延长三年。”风电场业主说。

  “什么故障?”记者问。

  “齿轮箱漏油。而且,运行中很多叶片的叶尖都被甩出去了。”

  “厂家怎么处理?”

  “厂家采取的方式是能换就换,我们认为不可取,应该防范,应该在质量上做足文章。”

  风电场业主们很无奈,因为漏油这种在电力行业看起来很严重的事故,已然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这也只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是,在某些风电场正上演着一出出的着火、倒塌事故。

  在一个名为豆丁的网站上,贴出了一组题为“苏司兰和东汽风机事故”的照片,偌大的塔筒从根部折断,叶片部位已经无法辨别,只是留有火烧后的黑色痕迹。

  “我们都很看好东汽,没想到它会成为个爆发事故的企业。”某外企驻华代表表示不解。

  而事故并非仅此一起。年初,大唐左云项目的风机倒塌事故曾引起一翻骚动。其事故报告如下:

  “2010年1月20日,常轨维护人员进行‘风机叶片主梁加强’工作,期间因风大不能正常进入轮毂工作,直到2010年1月27日工作结束。28日10:20分,常轨维护人员就地启动风机,到1月31日43#风机发出‘桨叶1快速收桨太慢’等多个报警,2:27分发‘震动频带11的震动值高’报警,并快速停机。8:00风机缺陷管理人员通知常轨维护负责人,18:00常轨维护人员处理缺陷完毕后就地复位并启动。直到2月1日3:18分,之前43#风机无任何报警信息,发生了倒塌事件。塔筒中段、上段、风机机舱、轮毂顺势平铺在地面上,塔筒上段在中间部分发生扭曲变形。风力发电机摔落在地,且全部摔碎,齿轮箱与轮毂主轴轴套连接处断裂,齿轮箱连轴器破碎,叶片从边缘破裂大量填充物散落在地面上。”

  “事故发生后业界也很震惊,但只是小范围内的震惊,因为谁也不愿意把事故传播出去。”某知情人士透露。但还是有人在网站上贴出了这样的帖子:倒塌的风机通过了240小时的现场验收,风机运行时间才两个月左右,运行期间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塔筒螺栓的力矩检查和维护。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一、大唐委托山西的检测公司对塔筒的法兰材料进行了检测,检验的结果是法兰的低温冲击韧性远远达不到国标的要求。二、风场现场施工单位对螺栓力矩没有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机组的塔筒连接螺栓大部分存在力矩不足,有些螺栓用手就可以拧动。

  于是,武汉生产的塔筒以及其外购的法兰随即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仅此而已吗?只是一家不知名的塔筒制造商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风电跟火电机组不同,一两台风机出了问题,影响并不如火电大,业主和设备商也都不愿意说。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维修人员乱改参数造成的,用户又不太懂,所以就出了问题。因为有一个500小时没问题就可以移交用户的规定,所以设备商为了在拿回回款的时间内运行稳定,有些不负责的维修人员就把定值改了,这就相当于把安全保护随意给撤掉了。”风电场业主们很焦虑,因为他们深知这非常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却无法左右。

  但又能怎么办呢?两年保质期内还可以更换零部件,可过了保质期呢?

  “只能自己做足备品备件。但我们希望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状赶紧结束。”是质问设备商还是反问自己?某风电场业主试图用简短的语言让访客明白他的难处,“我们非常支持国产风机的发展,但是要良性发展。”

  加速度引发不安

  事故的发生一遍遍地敲响了警钟。但令人不安的是,种种数据表明,从2008年开始,风机产能速增,到今年,正好是两年质保期到期的时间,“这些事故只是开始,以后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可能会更多。”很多人开始担忧起来。

  “这几年风机行业发展太快了,是爆发式的。”东兴证券电力设备分析师周宏宇如是说。

  “80家,这是什么概念?全著名的生产商加起来也不到20家,我们国家就有近百家,这是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倪维斗说。

  但是,一直做电力设备研究的周宏宇认为并没有这么严重,他分析道,在风电很热的时候,很多企业纷纷上马项目,但是前一段开始提出产能过剩的论调,其实,80家企业中真正能做风机的就20家左右,而其中有商业化生产规模的仅10家,“这股淘金热过后,市场上能剩10家左右就不错了”。

  但无论如何,国内风机厂商的加速度和你追我赶已经让人眼花缭乱。

  批是以金风为代表的老牌设备商。2003—2007年金风的风力发电机销售收入保持35%以上的增长率。2004年2亿元,2005年达到4亿元。国内风力发电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

  虽然金风连续几年装机翻番,但是依旧被小其8岁的华锐赶。

  资料显示,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号称中国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403MW,行业排名中国、全球第七;2009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10MW,行业排名中国、全球第三。销售收入也从2006年的2.1亿元增至2007年的24.99亿元,继而在2008年达到51.46亿元。

  2007年,五大发电集团向华锐采购的风电整机占总销售量的63.3%。近年来,华锐共承担80多个项目的供货任务,包括国家风电特许权二期、三期、四期、五期项目以及甘肃、河北、内蒙古、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等国家多个重大风电专项项目。

  国内排名第三的是东汽,即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到创伤的东方汽轮机厂。2004年11月,东汽引进了德国REpower公司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FD70强风型、FD77弱风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成套技术。2005年4月,东汽成功获得中国山东荣成7台风机订单,7台风力发电机组于同年底投入商业运行。截止到2008年末,东汽风电机组总产量过1000台。2009年,东汽完成风电设备1804.3MW,并曾经一度赶金风,位列第二。

  这三家只是代表,就全国而言,2004年以来,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增长速度一直在100%以上,其中,2005年至2007年三年过150%。

  除了装机,更引风机制造商们追捧的是,风机的单机容量也在不断攀高。

  华锐新的一则消息是,投资2.8亿元的华锐风电科技(甘肃)有限公司5兆瓦风机总装项目签约落户酒泉工业园,项目建成后将年产300台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华锐副总裁于建军表示,一期工程已形成1.5兆瓦、3兆瓦风电机组的规模化生产能力。2010年将实现5兆瓦风电机组下线并生产风电机组过200万千瓦。目前,陆上5兆瓦特大型风电机组的研制和规模化生产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金风提出正在研制6兆瓦,海装和湘电是5兆瓦,其他几家,比如联合动力等纷纷提出将有3兆瓦以上的新机型面世。”周宏宇说。

上一条 上一条:“十二五”智能电网投资将接近2万亿元
下一条 下一条:物联网能否承载智慧时代?
相关新闻  风电   风机   新闻